最近全國幼兒園、小學陸續開學的消息,時刻牽動爸爸媽媽的心。這里邊,有喜也有憂。
喜,是神獸歸籠,家長如釋重負;
憂,是恰遇初夏,傳染疾病高發,令人擔憂。
當孩子如期步入校園,憂怖將逐漸大于喜樂。
畢竟,孩子的健康時刻都是“第一位”。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捋一捋,哪些隱藏在初夏的高發疾病。
幫助大家一一克服,讓孩子在學校更安全。
引起的原因:
什么癥狀:
感染的48小時內,會有惡心、嘔吐、發熱、腹痛和腹瀉癥狀,嚴重時可能脫水。小孩會表現出嘔吐、啼哭無淚或少淚、異常瞌睡或煩躁;大人多是腹瀉。
怎么辦:
1. 少量多次喝水或米湯,讓腸胃得到休息;
2. 不喝牛奶、豆漿等,避免引起腹脹;
3. 脫水時,要注意補水,必要時口服補液。
如果有以下癥狀,要及時就醫:
1. 反復發熱,高燒不退;
2. 嘔吐頻繁,吃了又吐;
3. 大便呈黏液樣或膿液,氣味較臭;
4. 肚子疼,休息后也緩解不了;
5. 精神狀態不好,出現皮膚、口唇干燥,眼窩或囟門凹陷,尿量明顯減少。
怎么預防:
注意個人衛生,不讓孩子吃生冷食物,避免去公共場所,并提高免疫力。
由諾如病毒感染,又稱為“胃流感”,主要是飲食傳播。感染對象有大人也有小孩,抵抗力低的幼齡孩子更容易感染。
引起的原因:
由腸道病毒引起,5歲以下孩子為主,3歲及以下的孩子發病率最高。4~6月是高發季節。
什么癥狀:
患者會出現口痛、厭食和低燒癥狀。手、足、口腔等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
怎么辦:
1. 關注體溫,超過38.5℃,需要服用退燒藥;低熱階段,用溫水擦拭幫助退燒;給孩子多喝熱水;
2. 喂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食物,如蔬菜粥或米糊等;
3. 保持患處皮膚干燥和清潔,皮疹或皰疹嚴重時,要在醫生建議下外用膏藥。
4. 注意口腔清潔工作,勤漱口;
5. 少去接觸其他孩子,不去人多、不通風的公眾場所;
6. 如果有嘔吐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嚴重時要去看醫生。
怎么預防:
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勤洗手,做好消毒工作。
引起的原因: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什么癥狀:
患流感的孩子體溫多在39℃以上,持續3-4天,同時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有消化道問題。整個病程大概1周。
怎么辦:
1. 孩子得流感,做到早隔離、早治療,多休息;
2. 室內空氣保持流通;
3. 注意觀察患兒的病情,低熱時采用物理降溫,高熱時需要服用退燒藥,出現高熱驚厥、意識模糊等癥狀,要及時就醫。
4. 喂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比如米粥,菜粥,疙瘩湯等;
5. 多喝水,促進新陳代謝。
怎么預防:
1. 接種流感疫苗;
2. 飲食營養要加強,多補充含蛋白質食物,增強免疫力;
3. 家庭環境要通風,避免交叉感染;
4. 注意穿衣,勤給孩子擦汗,并更換干爽的衣服;
引起的原因:
由乙腦病毒引起,通過蚊蟲傳播,屬于急性傳染病。夏季蚊蟲多,要注意預防蚊蟲叮咬。
什么癥狀:
發病急,死亡率高,常會出現高燒、惡心、嘔吐、嗜睡。
怎么辦:
及時看醫生。
怎么預防:
1.定期接種乙腦疫苗
2.注意滅蚊、防蚊,勤洗澡保持皮膚清潔,減少蚊蟲的叮咬。
引起的原因:
結膜因細菌感染引起,所以醫學上稱“急性結膜炎”,主要通過手、毛巾、水等媒介傳播。春末、夏初季節最容易感染。
什么癥狀:
雙眼發燙、畏光、眼紅,緊接著眼皮紅腫、怕光、流淚。
怎么辦:
1. 給孩子的眼睛輕柔擦洗,不能觸碰到眼珠或眼角膜;
2. 經常保持眼部清潔;
3. 眼睛避光避熱,減少用眼時間;
4. 及時治療。
怎么預防:
勤洗手,不用手揉眼,少到公共場所,不用公共毛巾和臉盆。
以上5種傳染性疾病,專挑免疫力低的人群。
3歲以下的兒童,特別容易受到侵襲。
含有豐富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都是強壯體質的來源。
我們可以通過飲食和營養的攝入,來達到加強免疫的目的。
那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怎么辦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