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經常發燒、感冒、咳嗽,總是上演“小病不斷”!媽媽在憂慮、擔心之余,也一直在感嘆寶寶的免疫力差,并且采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戰略--寶寶咳嗽、流鼻涕時吃感冒藥,腹瀉拉肚子時又迅速喂服止瀉藥……
專家指出,針對寶寶的各種病癥及時處理是正確的,但頻繁的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普通感冒易誘發肺炎、每到流感高發季節都容易生病,這是機體抵抗力下降的表現,真正的“對癥下藥”,則需要媽媽們從根本上提升寶寶的免疫力來入手。
一、寶寶三個免疫力脆弱期
1.新生兒期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時,可以接受源于母體的抗體,相當于有了一層天生的免疫屏障,能夠抵抗某些疾病發生。但寶寶在剛剛降生時,白血球功能還不健全,而且“補體”(存于血清中,能夠增加抗體作用)的成分很低,根本無法配合抗體作用阻止病原體的入侵,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需要TA自己慢慢去建立。因此,寶寶在新生兒期的抵抗力較差,特別是早產、低出生體重、缺乏母乳喂養的寶寶。
2.斷奶期
斷奶期及斷奶后是寶寶抵抗力最弱的一段時期,6個月以后,母乳已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的營養需要,開始選擇添加輔食,有些媽媽也開始逐漸給寶寶斷奶了。之前來自于母乳的免疫供給沒有了,而寶寶從母體得到的抗體,在出生6個月時也已基本消耗殆盡,沒有了母乳做后盾,寶寶的免疫優勢也就開始消失了。
3.初入幼兒園
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逐漸發育成熟,抗體的產生能力也逐漸增加,通常孩子在3歲以后,機體抗病能力較3歲前會有明顯的提高。但初入幼兒園,生活的環境和生活規律發生了變化,接觸的人群也相應加大,對于更多更廣泛的病菌,寶寶身體還沒有建立起相應的免疫機制,因此這也是寶寶比較脆弱,容易生病的時期。
二、從不同放面有針對性增強抵抗力
1、日常食物
嬰幼兒體表面積相比于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及時補充水分。身體水分充足,新陳代謝旺盛,身體的免疫力也會隨之提高。另外,黃綠色蔬菜和水果中的纖維質可預防便秘,為腸道通暢提供良好的吸收環境;菌菇類含有豐富維生素B群,能有效增強身體免疫力;水果中的果糖可以幫助腸道益生菌的生長,提高腸道免疫力。
2、營養素類
對于提高免疫功能,維生素C功不可沒,它通過兩種途徑增加寶寶的抗病能力。其一,維生素C能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統,人體的白細胞含有豐富的VC,當機體感染時白細胞內的VC急劇減少。VC可增強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和變形能力,提高殺菌能力;促進淋巴母細胞的生成,提高機體對外來和惡變細胞的識別和殺滅;參與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促進干擾素的產生,干擾病毒mRNA的轉錄,抑制病毒的增生。二,維生素C能促進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比如鐵,難以吸收利用的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促進腸道對鐵的吸收,提高肝臟對鐵的利用率,有助于治療缺鐵性貧血,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