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南方,夜里已經能感覺絲絲涼意,不注意蓋被子還可能感冒。現在有的地方也逐漸轉涼,體質弱的寶寶入秋多容易發生咳嗽。
一見到寶寶咳嗽呀,家長通常都比較擔心。如果鄰居家寶寶咳嗽,那還了得,近幾天非得閉門不可,兩家的孩子也別湊一起玩兒了。
家長一擔心,各種止咳神器就會輪番使上,遭罪的可是寶寶!要是方不對癥,那可不得了,可能還會加重。
如果寶媽們能了解引起咳嗽的原因,知道怎么護理,也不至于這么著急,寶寶也少遭罪。
接下來,小派就將整理到的有關知識點教給大家,記得保存哦!
寶寶為什么會咳嗽?
咳嗽不是病,它是機體的保護性反射,起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滲出物及侵入呼吸道異物的作用。
寶寶容易咳嗽,跟自身發育的情況有關。喉部、氣管、支氣管對異物和刺激性氣體等特別敏感,容易引起咳嗽。
此外,寶寶的喉部、氣管及支氣管管腔相對狹窄,且缺乏有效的咳嗽反射,咳嗽力量較弱,所以寶寶咳嗽常會引起嘔吐。(小派想起自家女兒就經常咳嗽引起嘔吐,原來是這樣。)
有些疾病,也是會引起咳嗽的
引起咳嗽的疾病有以下這些:
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竇炎、咽炎、喉炎、扁桃體炎等;
氣管及支氣管疾病如急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等;
肺部疾病如各種病毒性肺炎、細菌性肺炎、支原體感染性肺炎、肺結核;
此外,還有胃-食管反流病、心因性咳嗽,以及因異物吸入或吸入刺激性氣體引起的咳嗽等等。
從兩方面判斷引起寶寶咳嗽的原因
寶寶出現咳嗽,寶媽先別慌!先可以仔細觀察寶寶咳嗽情況,判斷咳嗽的原因。針對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給出應對措施。
從咳嗽聲判斷寶寶咳嗽原因
1、輕微感冒引起
寶寶輕微咳嗽2天,干咳無痰,伴流清鼻涕,無發熱,精神、食欲好,那可能就是有點感冒。
應對措施:
注意添加衣服,多喝水,清洗一下鼻腔,一般5-7天就好了。
可以用溫淡鹽水或生理鹽水用洗鼻器或棉簽清洗一下鼻腔,一是可以把病毒、細菌、過敏原清除掉,還可以去除鼻腔分泌物,這樣鼻腔通暢,寶寶舒服,就不會哭鬧了,吃奶也順暢了。有沒有發現,鼻子不通時,寶寶吃一會停一下再喘一口氣,晚上睡覺也會突然哭醒。
2、螨蟲過敏引起
如果寶寶一到晚上就咳嗽,無痰,伴流鼻涕,打噴嚏;小寶寶鼻子不通,用手揉鼻子,或在大人身上蹭鼻子,但精神、飲食好;床上有毛毯或公仔,床上用品或蚊帳也好長時間沒洗了;寶寶有濕疹,父母有過敏性鼻炎……那么寶寶咳嗽就很可能是對螨蟲過敏引起。
應對措施:
清洗床上用品,處理好床上的毛毯和公仔,寶寶咳嗽就會好轉。
3、急性喉炎引起
如果寶寶咳嗽伴有聲音嘶啞,咳嗽聲音像狗叫,稱為犬吠樣咳嗽,就是急性喉炎的表現。
應對措施:
如果家離醫院比較遠,家里有強的松片,可以先喂一片,如果有空氣壓縮泵和布地奈德霧化溶液可以立即霧化吸入,因為急性喉炎可以引起窒息,威脅寶寶生命,最好及時到就近醫院診治。
4、肺炎引起
如果寶寶劇烈咳嗽伴有發熱,有痰或伴有呼吸急促,精神不好,3個月以下的寶寶可能只表現為呼吸增快或伴有輕微咳嗽,如果安靜時呼吸次數超過每分鐘50次,有可能是肺炎。
應對措施:
及時到醫院診治
5、百日咳引起
如果寶寶咳嗽呈陣發性,連續性咳嗽伴嘔吐或伴有雞鳴聲,有可能是感染了百日咳。
應對措施:
應到醫院明確診斷,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寶寶輕微咳嗽,家長沒必要太擔憂,在家做好護理即可。
但如果寶寶咳嗽較重,影響到睡眠、飲食,精神差,伴有高熱、黃痰,咳嗽時間超過2周以上的,就應該到醫院找兒科呼吸專科醫生就診,千萬不能拖延,以免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從痰的情況判斷寶寶咳嗽原因
寶寶咳嗽喉嚨有痰的話,還可以根據情況簡單判斷病因。
如果痰聲不是太重,通過咳嗽可以咳出,痰是白色的,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可以適當多喝水,有條件霧化吸入溫生理鹽水就可以了,感冒好了,咳嗽也就好了。
如果是白粘痰,不易咳出,咳嗽超過一周不好,有可能是支原體感染了。寶寶咳嗽時,讓寶寶處于前傾位,可以用空心掌自下而上拍打背部,協助寶寶把痰咳出,也可以在家口服氨溴索或乙酰半胱氨酸顆粒使痰液變稀薄容易咳出。
如果是6個月以下的寶寶咳嗽有痰和喘息,伴有眼屎,有可能是衣原體感染了,應及時看醫生。
如果是黃痰或綠痰,粘稠,有可能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單單化痰或祛痰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抗生素治療
寶寶咳嗽該怎么護理?
寶寶咳嗽期間,除了遵醫囑吃藥,還需仔細護理。建議參考以下:
飲食上要注意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讓寶寶多喝水,這樣才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到稀釋,使痰液更加容易咳出來;
注意清洗鼻腔,有的寶寶咳嗽是因為鼻涕倒流引起的,清洗鼻腔分泌物后咳嗽會好轉;
如果寶寶在入睡時咳個不停,有可能是對床上的公仔或毛毯上的螨蟲或灰塵過敏,注意去掉公仔或毛毯觀察一下,也可以適當將寶寶的枕頭墊高一點,或者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溫生理鹽水方法通過溫熱的空氣助其清除肺部粘液而平息咳嗽。
由于寶寶體質相對較弱,天氣稍微轉變,身體也容易出狀況,感冒、發燒、咳嗽等頻繁發生。家長應密切關注寶寶的身體情況,平時多帶他們到戶外活動,攝入均衡營養,從而增強體質。
參考信息來源
公眾號 兒科主任集團 葛秋生主任撰寫